第377章 谍报信息(1)_南明:重生朱由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wap.wenxueya.cc

邢如意退下去后,留在殿内的朱由崧轻轻叹了一口气。

他提出扩建上海港的设想,虽然意义重大,但要真正实施起来,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所以是急不来的。

当下最为紧迫之事,是应当采取何种方法来处理好西北各地起义军所面临的难题。

依照朱由崧起初的构想,是期望那些起义军队能够与朝廷大军配合,从而迅速开辟出一条连接陕甘之地的畅通道路。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西北地区的众多起义军竟然如此之快地便被清军尽数击溃。

更有甚者,部分起义军首领被打怕了,意欲撤退至由大明掌控的地域,已多次向张煌言发出求救信号,恳请朝廷援助。

如此一来,这无疑彻底扰乱了朱由崧北伐战略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原以为可以借助西北起义军的力量牵制清军,快速推进战线,如今却因起义军的失利而陷入被动局面。

现在朱由崧不得不重新审视整个局势,思考如何调整部署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当前若是对西北用兵,摆在眼前的道路似乎有两条可供选择。

其一,从襄阳与洛阳两地集结兵力,然后经由河南邓州走武关道穿越峪谷道,最终迈入关中平原这片富饶之地。

其二,则是取道四川,沿着那数条崎岖险峻的蜀道向北挺进,同样能够抵达关中平原这一战略要冲。

然而,在实际作战当中,仅仅依靠大部队通过这些狭窄通道远远不够,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后勤补给是否能够及时跟上。

毕竟,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不仅仅取决于前线将士们的勇猛无畏,还需要充足的物资支持作为坚强后盾。

若选择从四川进军,就必须面对横亘在前的秦岭和大巴山等天然屏障。这些山脉高耸入云、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

即便大明将士们能打,但在如此恶劣的地理环境下长途跋涉,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相较之下,走武关道看似较为平坦开阔,多以平原为主,但这条路线却跨越了数千余里的漫长距离。

一路上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维持军队的正常运转,而且还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

眼下,由朱由崧所倡导推行的新政方才崭露头角,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现阶段的南明王朝,尚不具备发动一场大规模北伐战争所需的综合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轻率之举都可能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在做出决策之前,必须深思熟虑、权衡利弊,确保每一步行动都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

北方清廷的情况朱由崧多多少少也是知道的。

满清肯定在江南布局了不少情报网,但同样的,朱由崧也没停止过对北方的情报收集。

如今随着锦衣卫和军情司逐渐完善,大明情报系统比起之前要好了太多。

特别是军事政令方面全部采用密疏制度,不是随便一个官员都能接触到的。

清廷想要获得大明军事机密的难度系数也增加了。

建奴鞑子是善于使用细作的,大明之前对于国家各种机密的管控,像马蜂窝一般也不为过,连重要的军事布局都能被建奴鞑子探查的一清二楚。

在众多人的眼中,大明朝的锦衣卫可谓是威风凛凛、声名赫赫。

但实际上到了大明后期,这些所谓的锦衣卫成员,大多数不过是依靠祖辈功勋得以世袭的纨绔子弟罢了。

他们空有其名,实际办事能力却是糟糕透顶,令人大失所望。要知道,锦衣卫可是肩负着替皇帝搜集情报这一至关重要使命的关键部门啊。

然而可悲的是,到了大明后期的锦衣卫,竟然连最基本的情报侦察能力都已近乎完全丧失,实在是愧对其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就拿天启年间来说吧,当时连续发生了好几起建奴鞑子奸细案件,可在整个破案过程当中,锦衣卫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建树,根本没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从这一点就充分说明了大明后期的锦衣卫早已今非昔比,沦为了一个徒具虚名的摆设。

天启六年的“守备武长春细作案”中,武长春冒名顶替其伯父武以扬的名额,利用金银开路,居然一路升到守备,在京师发展上下线为建奴鞑子服务,直到武长春喝醉酒吹牛逼才把自己暴露了。

锦衣卫被人誉为“武翰林“,其地位之尊崇可见一斑。

锦衣卫不仅能够随时听从皇帝的调遣,执行各种临时性任务,还如同皇帝陛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般,洞悉着京城内外的一切隐秘之事。

无论是官场权谋还是市井琐事,都难逃他们敏锐的目光。

更为独特的是,锦衣卫并没有固定的人员编制限制,可以源源不断地吸纳那些亲近皇帝的大臣以及尊贵功勋家族的子弟加入其中,享受国家俸禄。

try{ggauto();} catch(ex){}

正因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规模不过数千人的锦衣卫队伍,迅速膨胀至嘉靖年间惊人的十五万之众!

锦衣卫这个庞大的群体可谓鱼龙混杂,其中既有负责处理棘手事务的狠角色,也有擅长丹青妙笔的宫廷画师;既有身份特殊的太监,又有贵族勋戚的子侄;甚至还有来自世界各地前来投靠效力的所谓“鞑官“。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曾经威风凛凛的锦衣卫逐渐失去,大明后期的锦衣卫无法有效地对国内进行反间谍工作,更丧失了对外侦察敌情的能力。

昔日威震天下的精英组织,沦为一群只为皇帝个人服务的家丁团队,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越到大明后期,锦衣卫这个臃肿无效率的家丁团越来越不受待见,反倒是太监们掌握的厂卫更加精干,所能从事的工作也越来越多。

到了天启时期,魏忠贤都可以把锦衣卫看做“狗”的境地了。

当朱由崧决定让陈明遇重新组建大明锦衣卫之时,就展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决心与策略。

宁可从喧闹繁杂的市井之中招募那些声名狼藉的黑帮头目,也绝不再轻易启用那些贵勋子弟们。

与此同时,如今的朱由崧对于赐予他人锦衣卫身份一事变得愈发谨慎起来,他深知这个特殊身份所蕴含的权力与责任,因此不再随意将其授予他人。

此时此刻,锦衣卫与军情司这两个关键部门紧密合作、相互协作。他们不仅要共同应对来自大明内部可能存在的威胁,还要积极展开对清廷统治下的北方地区全方位的渗透工作以及反渗透行动。

如此一来,双方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愈发激烈,局势也越发复杂多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满清派来的奸细若想要窥探到大明朝廷的重要情报,尤其是涉及到国家核心机密的信息,简直比登天还难。

就拿满清的探子来说吧,尽管他们知晓朱由崧正在大力推行一系列新政策,但却始终难以获取到这些新政实施之后所产生的各类详尽且有效的数据资料。

那些隐藏于暗处的满清探子只知朱由崧毫不顾忌地调遣大批军队,以一种近乎强硬的手段和凌厉的气势,强行推动着一项全新的政策。

而在江南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各种各样针对新政的抵制行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江南豪绅们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南明新政的不满与反抗。

从局部地区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到爆发的大规模生员集体“哭庙”抗议税收等事件,无一不在彰显着江南士绅内心深处对新政的愤怒与抵触情绪。

那些拥有庞大财富和势力的豪绅们,他们对于新政的反应尤为激烈,不断地进行抗争与反击。

而朱由崧对所谓“哭庙案”的处理方式,更使得清廷的高层们坚信,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新政必将导致朱由崧彻底失去民心,进而进一步激化大明王朝内部原本就已经错综复杂的矛盾。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与阻力,但南直隶地区的新政推行工作整体而言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

再加上废除贱籍这一举措,不仅使得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的赋税收入相较于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当然,大明锦衣卫和军情司想要得到清廷的核心机密也不可能,但是通过很多碎片化的细节信息,从中推论出了一些隐藏关键信息。

满清两次南下都被痛击,后遗症也开始显现出来了。

满清八旗人丁太少,为了控制地盘,不得不大量抬旗,让许多辽东汉人成为旗丁进入汉八旗。

而且今年为了肃清叛乱,清廷还扩充了“绿营”。

不过这时候并没有“绿营”的叫法。

“绿营”主要是以原先大明汉臣降将为骨干组成的部队。

这些绿营干着最苦的活,相当于满清八旗的仆从部队。

清廷以这种方式快速扩充膨胀起来的部队,战斗力肯定要下降,短时间根本不可能主动发起战争。

清廷内部现在也是一点都不和谐,分为主战派、和防守派。

以洪承畴为主的汉臣一派主战,希望再次集结兵力南下,但是清军两次南侵都被明军打痛了,可谓是伤筋动骨,洪承畴的想法得不到主子们的支持。

以吉尔哈朗为首的满清贵勋,他们主张的军事行动都让汉八旗和绿营顶在前面,开始对控制区主要城池进行加固。

当前的形式是,清廷打不动了,而南明没有发动大规模北伐战争的能力,似乎真的形成了划江而治的局面。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wenxueya.cc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