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当即就下口谕:着内务府和太医院,务必配合太子学医术。
太子要读什么医书,内务府去给找,太子问什么问题,太医院来回答。
学!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学成学不成的再说,孩子孝顺,康熙高兴!
这在多数的御医眼里,简直是胡闹。
哪有这样学医的!想看啥看啥,想问啥就问啥,最后能学个啥?
可没人敢说什么,这孩子可是皇太子,还有皇上口谕,陪着玩吧。
胤礽可不管他们怎么想,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清承明制,中医也分十一科。
他只专注学妇人科和金创科,也就是妇产科和外科。
这个时代的中国,专门的妇人科医书,能找到的就只有两本。
一本是南北朝的《经效产宝》,另一本是宋朝的《妇人大全良方》。
其他的就有点零碎了。
比如战国时期成书的《素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孙思邈著《干金方》,这些书里面只是多少记录了一些。
两年多来,胤礽没有占用很多时间来学医,只是偶尔提个问题,或找本书,都在康熙眼皮子底下进行。
这两科,胤礽自我评价,也就是仅仅混入门,因为没有实际临床操作,只靠看书什么病也治不了。
也没人敢找他看病。
不过这也够了,毕竟胤礽是太子,他不打算,也不能去当个产科医生,而且暂时也不想成神医。
不过还是要提上日程,以后有机会,必须下手实操。
“太子爷,步辇备好了。匣子沉,让奴婢拿吧。”
画宽1.55米,算上卷轴要1.75米,匣子就要近两米,总共有小二十斤沉。
太监德柱就想替他拿着。
“不用,本宫坐步辇,不费事。”
平时在宫里走动,胤礽从来不坐步辇。
自从“有了好腿”,他去哪里都是走着去。
夏天跑到御花园爬树,钻假山,冬天下了雪,还专门找些没来得及打扫的地方,玩“出溜滑”。
主打一个“我有我可以”。
后来,身边太监、侍卫都挨了慈宁宫训斥,他才收敛了不少。
不过,今天必须坐辇了。
胤礽自己量的身高,换算一下,大约一米四十七,体重也有七十三斤。
在前世,这算是平均值。
在这个年代,十一岁的同龄人里面,那算是又高又壮。
但是,画匣子近二十斤,长两米,到慈宁宫虽然不远,也有一里多路,对他来说,还是太吃力。
说不得来阵风就把他吹倒了,匣子再摔了,画有损伤那就事大了。
胤礽横抱着画匣子出了毓庆宫,门口的大队人马已经准备好了。
步辇周围是八个侍卫,八个抬辇太监,八个执事太监,其中三个抱着产钳匣子,加上德柱在一旁扶辇。
最前面两个太监已经去开路,以防有人冲撞太子。
步辇后面是轮值的詹事府录事和御医。
再后面,还有不少太监跟着。
有抱着御药匣子的,有担着奶茶壶的,有提着板凳的……最后面离得远一点的是挑着马桶的。
“升辇——!太子移驾慈宁宫——!”
德柱见胤礽抱着画匣子坐稳了,就大声唱升辇。
大队人马簇拥着步辇往慈宁宫方向开拔。
向西,进景运门,入天街,过乾清门,出隆宗门,左转再右转……
不到半刻钟就到了,步辇就停在慈宁门门口一侧。
早有太监通知慈宁门门房,慈宁宫总管太监牛之奇已经侯在门口台阶下。
平日里,太子过来给太皇太后和太后请安,牛总管是不用在门口候着的,他要协调整个慈宁宫几百号太监、宫女和嬷嬷的工作,有一大摊子事要做。
但是今天是太子生辰。
虽然不操办,但是该有的礼节不能废。
待胤礽下辇,牛总管躬身领他着进慈宁门,到院子里。
这时慈宁宫所有的太监、宫女、姑姑和嬷嬷,包括不轮值的,也早赶过来,都侯在院内。
二百多人分男女跪在两侧,而且都低下头。
在宫里,不是所有的太监都可以抬头看君主的,宫女甚至更严格,因为太子年龄到了,忌讳。
“奴才(奴婢)恭贺太子爷千秋!”
牛总管领着众人一齐磕头。
“好!牛谙达免礼,起喀。”
胤礽单手虚扶一下,慈宁宫的体面人,值得他客气。
“赏。”
“奴才(奴婢)谢太子爷赏!”
跟进来的德柱,领着三个毓庆宫的太监,抱着荷包匣子,挨着给他们按级别放赏。
这些荷包是康熙吩咐内务府提前准备的。
每个不同级别的荷包里,放着对应的银子,就是各级太监、宫女和嬷嬷的一个月的月钱。
小二百个大小荷包放下去,得近千两银子。
听起来是不少,但是,比起正经操办千秋节来,省下来的银子,那海了去了。
胤礽不管这些,一个人自顾的往东南边的围房走去。
为什么不去大殿?因为太皇太后和太后都在围房这边住。
太皇太后不喜欢慈宁宫大殿,嫌那里太空旷,夏天闷热,冬天冰冷。
除了重大节日过去接受朝拜以外,她现在一直住在慈宁宫东南的围房里。
自从世祖驾崩,祖母从皇后升格为太后,要从坤宁宫搬出来。
康熙本来要给她修宁寿宫,但是她拒绝了,说自己是儿媳妇,要伺候太皇太后,就搬到慈宁宫跟太皇太后一起住。
这里被改造的冬暖夏凉,其实住的很舒服。
“老祖宗,祖母……孙儿来啦!”
没到门口,胤礽就开口喊,完全就是一个后世小孩去奶奶家吃饭的语气,要不是怀里抱着画匣子,他甚至还想跳着走。
到了曾祖母这里,还摆什么太子的架子。
“呦,寿星公来啦,快进来,快快……”
太皇太后在里面乐呵呵的应着。
胤礽先进了外间,小心翼翼的把画匣子放在桌上,整理下衣襟,掀帘子进了北里间。
里面就三个人,都笑盈盈的看着他。
伺候的宫女和嬷嬷都在外面领赏,领完赏也不会再进来。
只留了太皇太后的贴身太监刘忠,还有太后的贴身太监赵米林,两人在门口外面侍立。
房间挺大的,得有五十平方的样子,在东侧用大屏风隔出三分之一做了卧室。
西侧明窗下的是一张罗汉床,一左一右端坐着太皇太后和祖母。
右边的是太皇太后。
她今年七十三岁,因为饮食习惯,年纪大了也不喜欢活动,有些富态。
try{ggauto();} catch(ex){}
对胤礽来说,就是个慈眉善目,可亲的老太太。
左边的是太后。
虽然叫太后,但是她一点也不老,今年只有四十五虚岁,仅比康熙大了十三岁。
这要在后世,给胤礽当母亲,那是“合情又合法”,正合适的年纪。
侍立在太皇太后旁边的,是清史上最有名的侍女——苏麻喇姑。
她比太皇太后小两岁,已经七十一岁。她本来是坐着的,太子进来之前,提前站起来了。
“孙儿给老祖宗请安!”
胤礽甩下马蹄袖,规规矩矩的给太皇太后行请安礼。
“安,安,二阿哥起喀。”
太皇太后笑呵呵的虚扶一下。
胤礽起身后,再面向太后,依然是规规矩矩的行礼。
“孙儿给祖母请安!”
“安,安,二阿哥起喀。”
太后也是一样的动作,笑着对着胤礽虚扶一下,这也是长辈对晚辈的回礼。
接下来,胤礽起身再面向苏麻喇姑,行同样的请安礼。
“孙儿给‘妈妈’请安!”
‘妈妈’是满语发音,用来称呼祖母辈分的尊长。
“奴才不敢。”
苏麻喇姑赶忙侧身避过。
“妈妈安坐就是。”
胤礽依然把请安礼行的标准不打折扣,起身后,还上前两步,把她半扶半按在座位上。
苏麻喇姑给她自己的定位,就是太皇太后身边的一个普通宫女,六十多年来从来没变过。
但是,在这紫禁城里,没有一个人敢把她当宫女看待。
太皇太后叫她“格格”,满族人称呼家里的女儿才叫“格格”。
太后叫她“老姐姐”。
康熙称呼她“额娘”,这是满语里面仅次于嫡母“额涅”的称呼。
皇子公主们则被康熙要求称呼她“妈妈”。
在康熙幼年出宫避痘时,苏麻喇姑每天从宫里去避痘所,不光照看他的起居,还给他启蒙读书,教习满文。
康熙现在写的一手工整漂亮的满文,就是出自于苏麻喇姑。
数年如一日,她几乎是康熙即位前,与宫里的唯一联系纽带。
康熙对苏麻喇姑也是尊敬有加,在宫中把她按“太妃例”供养,礼节上排位“嫔妃”,在各宫格格之上。
“祖母,怎么不见小五?”
胤礽自己搬了个墩子,放到太后身边坐下,环顾一周,开口问太后。
“哎呀,那猴儿,一大早就闹腾,想去毓庆宫来着,这不是怕他扰了你的正事,没让去,憋得不行。”
“刚才又想去看画,祖母被吵得头疼,喂了几口奶饽饽,让奶嬷嬷领着去花园了。”
“这会儿可能刚到,以往,得正经转两圈才肯回来。”
小五就是五阿哥胤祺,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
中午他没跟其他哥哥们一起去毓庆宫送礼,是因为太小。
他现在叫五岁,实际周岁四岁半,没有分到阿哥所单住,一切都由太后看着。
五阿哥三岁种了痘,就被送到太后这里抚养,太后没自己生过孩子,宠的厉害。
按规矩,虽说他没有去毓庆宫,也应该在慈宁宫等着太子过来再见礼。
胤礽估计是要看画的缘故,太后怕胤祺闹腾,让嬷嬷引着他避出去了。
“小五还给二阿哥备了生辰礼,一会儿回来,让他给二阿哥奉礼。”
“好啊,孙儿等着。听说小五也想学画画?孙儿那里还有多的画笔和颜料,赶明儿,着人给小五送过来。”
“画画?哈哈,小五那是瞎胡闹,要是看不住,让他去园子里把画给糟践了。”
“没事儿,坏了就坏了,孙儿再改回来就行。小五还是孩子嘛,让他玩就是。”
“哈哈哈……”
三位长辈听了胤礽这“孩子话”,都笑的不行。
“二阿哥才多大啊,就说别人是孩子?”
好一会儿,太皇太后止住笑,问胤礽。
“诶——,老祖宗,孙儿都十二了,大人了。”
“怎么就十二了,这不是刚过十一岁生辰么?”
“虚岁啊,周岁十一,那虚岁不是十二么?”胤礽一本正经的回答。
“不是这么算的,过了年才能叫十二。”太皇太后给他纠正。
“那也差不了多少了。祖母看看孙儿这膀子,”胤礽嘴硬,还曲起左臂,鼓起肌肉,“捏捏,是不是很壮?”
“诶?嗯嗯!是挺结实。”太后配合的伸手捏了捏。
“老祖宗也捏捏。”胤礽起身又把右臂送到太皇太后身前。
“嗯,老祖宗也捏捏……哎吆,这么大块儿,是个大人了。”太皇太后也一本正经的说。
“那可不,教弓箭的教习谙达说了,过几天孙儿就能上六力弓啦。”
“呦,那可真了不得。”
清弓等级按力算,一力十斤,一清斤590克。
六力弓的拉力,换算成公斤是35公斤多点,换算成磅数,大约是78磅。
这在同龄人里,拉力算是中上。
“老祖宗和祖母都看看,”胤礽做了个拉弓射箭的动作,“下个月科尔沁的那达慕,孙儿要是能去,能不能赢头羊回来?”
“要去那达慕啊?能!要老祖宗看哪,还真能!别说羊了,就是牛,我孙儿也能牵一头回来。”
那达慕是蒙古族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四,科尔沁蒙古,喀尔喀蒙古,准噶尔蒙古,都会举行那达慕大会。
其中最传统的项目有三个:赛马,摔跤和射箭。
奖品是就是牛和羊。
就相当于后世的省级运动会,届时,各地蒙古精英都要齐聚那达慕。
大清朝廷每年也派人去参赛,去的人都是能开十六,十七力硬弓的,就这样,还不是每次都得彩。
六力的弓,到了那达慕大会上,啥也不是。
可不妨碍祖孙几个一本正经的逗闷子。
“嗯,孙儿还是不去了……”胤礽扁扁嘴,又回去坐下。
“怎么就不去了?”
“孙儿就是怕……”
“怕?二阿哥有啥怕的?”
三人觉得奇怪,都盯着胤礽。
胤礽吸了口凉气,再搓搓手,回答道:
“听说,那达慕大会上,会有女娃儿钻冠军的帐子……”
三人听了一愣,然后开怀大笑。
“啊哈哈,钻帐子……哈哈哈……”
“害耳朵,哎呀呀,不能听不能听,哈哈哈……”
“哎呀,哪来的没羞没臊的小小子,多大点人儿……”
……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wenxueya.cc